于是,这些观察者选择放缓增长,来换取更大程度的文明。
这个是日本的消费率,这个是韩国的消费率。第二改变经济结构,为什么改变经济结构,中国的经济结构里面还是制造业占到绝对的统治地位,中国的服务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
现在深圳有很多人玩车,这种增长是有限的,最有增长前景的就是中等收入阶层,中国的内需不足,原因也有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更在于普通民众收入过低,社会保障不完善,谨慎性储蓄太多,不敢消费,30年来中国经济年增长率高达10%,勤奋的中国老百姓为全球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以GDP增长来衡量。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欧洲的这些国家,欧元区制造业PMI指数毫无例外全部都是下降的,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差不多跟2008年的时候,我们看到中国数据一样。今后人民币肯定要升值,升值也有问题,有一些企业承担不了,下面这些行业都是出现亏损的行业。金融危机只不过把债务危机显现化,在这个之前就已经有了,原因是什么?两个:第一、长期执行福利国家政策的后果,福利国家政策什么时候开始的?上世纪50年代以后开始大规模推行。第一,人们消费不足,它是用消费倾向概念来说的,我增加的收入当中,有多少是用于消费的,美国人增加的收入当中,有70%以上都是用于消费,消费的越多,对未来生产发展前景需求就会越大,所以生产具有可持续性,而我们中国增加的收入当中,只有30%几,这样是消费掉了,还有60%那怎么办?要靠其他东西来吸收,不吸收就产生过剩,一产生过剩你这个经济就要衰退,这是一个原因,消费不足。
这会使得未来的就业压力不是减轻,反而是增加。第三,对于资本未来的收益预期,未来收益预期是高的,我就加大投资,未来收益预期是低的,我就减少投资,经济衰退,谁也看不到前景,大家都不投资,这样整个社会的总需求就不足了,总需求不足,谁来管这个事情呢?靠市场自己能够调节吗?不行的。同时,需改变有关非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领域的歧视待遇,允许各种类型的企业参与对外直接投资。
从全球范围看,印度信息软件以及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高速发展令全世界瞩目,这些高端产业不仅发展成了印度国内的优势产业,而且在海外市场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信息软件产业以及制药等行业,现已成为印度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产业领域。长期以来,美国大公司一直扮演着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角。通过税收减免、延付、退税等保护政策为投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和鼓励。
3.对外直接投资扩张阶段——以技术密集型和第三产业为主。美国大公司总部虽设在美国本土,但总部均设有全球战略研究机构,主要负责调查公司经营业务的国际市场发展情况,研究和提出公司在全球经营中的战略定位、总体战略和具体执行计划,并对公司全球发展战略的具体执行情况进行分析,适时调整和提出新的全球市场开拓战略构想。
由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无论企业规模实力、资金运转,还是管理经验等方面都无法同世界发达国家企业相提并论,甚至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和发展情况相近的印度相比,我们在一些方面还有差距。为了生存和发展,这些中小企业大多有转移海外和投资国外的需求。借鉴美、日、印等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与管理经验,我国需设立相应的对外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同时应整合现有的中央外贸发展基金,援外优惠贷款和援外合作项目基金,加强投资促进力度,为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提供优惠贷款。2002—2003年度经批准的境外投资项目为1029个,协议投资额为14.703亿美元,实际投资为8.4718亿美元。
1991年拉奥政府经济改革后,印度经济逐步走向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和现代化。为缓解国内资源紧张的局面,还可考虑借鉴日本等国家经验,大力发展资源获取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建立境外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它们认为信誉就是企业利润,信誉就是企业生命。然而,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却常常面临着信息缺乏的困扰。
美国国内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通常受到国内大公司和外国同类产品公司的双重夹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印度一些大公司得到迅速的崛起。
在此背景下,日本企业便把家电、汽车和机电等一些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海外转移,这样一方面可避免贸易争端,缓和贸易摩擦,另一方面还可利用日本企业的比较优势拓展国际市场。近年来,随着印度教育和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软件、制药等领域技术的快速发展,印度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格外引人瞩目。
本文以美国、日本、印度三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作为例证,探讨他们在这方面的一些典型做法,以期对推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科学发展起到一定借鉴作用。到1968年,日本重化工业的发展达到了顶点。一些经济相对发达区域,同行业中小企业相对集中,如加州硅谷的IT行业,明州的医疗器械行业,虽然技术水平先进,但其产品相当部分仍然受到来自亚洲、南美低廉进口商品的挤压,日子很不好过。一、美国:强调对外直接投资的整体推进美国是世界上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最早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成功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推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国家。这些大公司目前已成为印度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军,对推动印度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相比较而言,国外一些国家能够针对本国的具体特点,采取有效举措大力推动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并以此进一步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三、印度:打造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高地印度对外直接投资虽有较长的历史,但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只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之后。尤其是在遭受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的巨大冲击之后,日本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瓶颈问题。
为此,美国政府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1.着力引导高端产业对外投资。
实行小企业技术转让计划等。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管理主要以国务院各部门颁布的规定为依据,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缺乏统一性、系统性、长期性和稳定性。
为了巩固作为世界第一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地位,美国十分强调对外直接投资的整体推进。根据国外经验,只有减少审查、审批部门,统一标准,才能真正简化审批,减少行政审批对外直接投资的干预。打造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高地,高起点地推动对外直接投资,是印度近年来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一个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因而国外许多国家无不把提升本国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导向。
为此,美国公司都有十分严格的公司规范,要求企业员工必须严格遵守美国法律和投资所在国法律制度。2.积极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制定全球发展战略。
3.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因而,美国大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中,技术专利许可和转让占有很大的比重。
印度迄今已经形成的跨国公司有20多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到调整阶段。
巩固美国企业的外海竞争力。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为24.5%,同期上述四国分别为17.4%、19.9%、20.2%、27.2%。面对国内工业基础较弱这一背景,为了高起点地推动国内经济发展,印度政府采取了跳跃式发展高端制造和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比如,二战后日本为了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制定了跟随、创新型的科技战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大量吸收欧美的先进科技成果,并根据国情和市场需求情况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在国内外生产出大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从而迅速成长为贸易和投资大国。
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印度政府限制以现金对外投资,只有大财团才能以成套设备在外国设厂或与当地资本合营。进入专题: 对外直接投资 。
另外,需进一步改革对外投资的审批体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可考虑把多部门审批改为单一部门审批,并简化审批内容和程序。
1.完善境外投资法规和规范管理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利用世界各国恢复本国经济的契机,进一步强化对外资本输出,并在奠定其美元金融中心地位的同时,夺取了世界最大资本输出国的交椅。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